◎徐報融媒記者 張瑾
文旅產業的成功,體現在把旅游發展的大環境烘托起來,大舞臺搭起來,大市場熱起來。有專家稱,文旅融合下的文旅時代,即是旅游市場化發展的再出發。
破解徐州文旅未來發展問題離不開走市場化道路。去年的中國徐州第二十三屆投資洽談會期間,中國·徐州文旅產業招商推介共簽約項目21個,簽約資金82.8億元,為徐州文旅的市場化收獲了豐厚的文旅大單。
為做好招商引資工作,徐州積極整合各類旅游資源,提升文化旅游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發展水平,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優惠的條件,相繼出臺《關于支持重點文化產業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文件,在土地、稅收、金融、配套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和服務。
新落戶的黑石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聚焦青年群體,全景式展示科技趨勢和創新生活方式。簽約之后,黑石科創的董事長楊京浴表示:“我們愿與徐州各級部門及各界朋友們一道,為徐州文旅產業的蓬勃發展貢獻力量。”
江蘇米鹿文旅發展有限公司看中了睢寧縣的生態和投資環境,總經理李代兵說:“公司有信心將項目打造成為集動植物觀賞以及生態保護、群眾休閑、青少年兒童科普教育為一體的綜合性動植物園和生態文化設施。”
重大文旅項目關乎城市的生態環境、商業布局與百姓生活,備受市民關注。徐州新近引進的歐樂堡海洋極地世界項目,填補了我市大型海洋主題項目的空缺。“這個項目建成后,將在有效拉動區域經濟消費的同時,為提升周邊市民的幸福指數助力。”鼓樓區有關負責人表示。
當文化遇見旅游,市場和機遇無處不在:市文廣旅局業已與江蘇銀行簽署戰略協議,支持金融機構擴大對文旅企業的信貸規模,“文旅+金融”取得實質進展;與清華大學文創研究院簽訂戰略協議,共同打造“國潮漢風”品牌,“文旅+高校”取得早期收獲;與萬科、中青旅、東方國際等知名企業進行合作,“文旅+名企”投資運營平臺初步形成。
市場化改革所帶來的新氣象,在徐州演藝集團也有切實的體現。2010年,在文化體制改革的浩蕩春風中,徐州演藝集團應運而生,11年來,演藝集團擔負徐州建設文化強市的重任,與時俱進推動改革創新。柳琴戲《彭城兒女》自5月首次公演受到好評后,演出邀約不斷,江蘇省柳琴劇院院長韓梅透露:“我們僅在一個多月里就完成了12家單位的包場演出,1萬余觀眾看了節目,既傳播了紅色文化,也為劇院增加了收入。”
夜間經濟是文旅產業發展重要鏈條。8月中旬,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公示了第一批江蘇省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22個,我市戶部山—回龍窩月光經濟街區榜上有名。街區集文化展演、飲食住宿、購物休閑和游玩觀賞于一體,擁有博物館、遺址公園及特色商業2000余家。
“這一集聚區建設10個月以來,客流量累計達到400萬人次,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燈火南山·夜彭城’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品牌。”戶部山(回龍窩)歷史文化街區管理中心文化旅游部部長解勇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