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傳承師德 共鑄青年未來 徐州市青年路小學教育集團三代教師教書育人故事側記 |
|
||
|
◎文/圖 徐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季芳 通訊員 宋梅 講臺上,書桌邊,寒來暑往,灑下心血點點。 綻花蕾,育桃李,春華秋實,拳拳赤誠一片。 百載風雨兼程,百年青春如歌。作為一所百年老校,青小已走過一個多世紀的風霜,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同它一起風雨兼程,砥礪前行。“路雖遠,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這是扎根在此的青小人心中最深沉、最堅定的信仰,也是他們走在教育路途上不曾改變的人生態度。 做明亮的老師,在校園里浸潤愛和智慧;營造兒童心中的實踐世界,引領兒童創造性的深度學習!如今的青小人,正凝聚教育的力量,全新開啟新百年“三名工程”建設征程,努力將青小塑造成有溫度、有故事、具有時代情懷的卓越學校。 這一刻,就讓我們走近青小的老中青三代老師們,透過他們的過往與現在,去見證一所學校的厚重百年。 歲月如歌 青小精神代代傳 年華流轉,不變的是學者心;歲月如流,永恒的是師者魂。 百年青小,誕生了一批勇于開拓、敢于創新、治校有方的老校長,老教師。他們任勞任怨、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他們治學嚴謹、一絲不茍的優良品質給青小留下了永恒的精神財富。 云龍山麓,鐘鼓樓旁,維周肇始,百年輝煌……這詩意盎然、朝氣蓬勃、意義深遠的青小校歌,詞作者便是青年路小學退休校長李蒙鈐。說起這位老校長,不僅在江蘇教育界,在全國,也是一個耳熟能詳的名字,“全國名優校長”“江蘇省首批特級教師”,他的教學理念“千重要,萬重要,文本研讀最重要;這個法,那個法,吃透教材才有法”至今影響著小學語文教育界。李蒙鈐是出色的一線教師,是優秀的管理者,更是勇于創新、推進教育的改革者。在他的帶領下,青年路小學高歌猛進,被評為“省電化教育示范學校”“省科技教育特色學校”。 老校長張爾棟,享受國務院津貼、全國勞模的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也是全省電教事業的“奠基人”之一。1960年,19歲的他來到青小,一待就是42年。 上世紀60年代,教育資源匱乏,張校長動手做出了第一臺幻燈機,然后找到了課文《雞毛信》的幻燈片,青小有了第一堂電教課。1976年,青小迎來第一節對外電教公開課,在全區引發強烈反響。張校長還將電教深入各個學科,例如語文識字教學,張校長采用復合片,讓火的形狀和火字結合,更好地展示了字的象形。一直到現在,青小的電教檔案室還存留著大量珍貴的老資料,僅幻燈片就有干余張。那時起,青小便開始享有“江蘇省電教搖籃”的美譽。 出生于上個世紀30年代的臧繼英老師,1962年起在青小任教,在她的記憶里,青小是她的家,是她的青春,是她的人生。她全心全意為學生服務,每逢課后及休息日,她總是進行家訪、輔導學生。先后獲得過許多的榮譽,如:全國優秀班主任、全國優秀教師、江蘇省少兒先進工作者、徐州市模范教師、徐州市勞動模范等,這些成就,都記錄在她的人生字典里,永遠珍藏著。 蘇惠芳、王興榮、李忠勤、翟立群……在青小的校史墻上,這是一串令人肅然起敬的名字,更是青小精神的永恒坐標。 春風化雨 桃李滿園三十載 一日為師,終生為師。 上一代青年人的優秀品質正無聲地感染者一代又一代的青小人。 惠琴 ,一位溫柔美麗、賢惠睿智的體育教師。三十年前,她為了她愛的人和愛的事業,離開了富庶溫潤的江南小城,來到了第二故鄉:徐州。趣味親子運動會、青小體育俱樂部、舞龍舞獅全國示范校……她和小伙伴們通力合作,創造了青小體育教育的一個又一個輝煌。 劉艷梅,孩子心目中的“劉媽媽”,語文教師。她利用學校“師徒講堂”,課余時間給她們開講座、聽課、評課、議課。她是桃李滿天下的收獲者,她的學生考取了清華大學、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當學生回母校探望她時,仍親切地叫她——“劉媽媽”。這稱呼令她無上榮光,令她幸福滿足。 潘冰,讓孩子在聚焦中成長的語文老師,她從學生們一年級開始,就有意無意的用照片記錄他們的學習生活。6年,10000多張照片,完整地記錄著班上45名學生的小學生活。她用相機抓拍孩子們每一個值得紀念的瞬間,記錄了孩子在學校生活中的精彩點滴。她用心血換來了孩子們健康的成長,珍貴的畫面永存在記憶中。 段繼軍,一位勇于實踐、踏踏實實的科學教研組長。他愛青小,這里每一位教師都以校為家,像家人一樣,給人溫暖。對學校的愛,對科學教育的愛,使他在科學教育方面成績裴然。 才華橫溢、忙忙碌碌的“許大媽”許慶平,其實是一位音樂教師。青小樂團從無到有再到聲名鵲起,她傾注了無數的心血和汗水,超負荷的教學及排練使她精疲力竭。是什么力量使她一直在堅持?她說,是青小一代又一代傳承的奉獻精神! …… 三十年三尺講臺書寫人生,半世情半百歲月育英才。 年華流轉,不變的是學者心;歲月如流,永恒的是師者魂。如歌歲月里,他們把自己的青春獻給了教育事業,他們是青小的功勛教師,是年輕教師奮發向上的精神動力,30年躬耕杏壇,30年桃李滿園,30年無問西東,30年芳華依然。 火熱青春 無問西東正芳華 因為年輕,他們敢拼,不怕失; 因為年輕,他們敢闖,不懼風雨。 在青小,有 60%左右的教師都是青年教師。他們常揣一顆童心,堅守教育的熱土,溫暖孩子的心田;他們樂于當孩子王,每天用平凡瑣碎的事情,見證、記錄并努力完善自己的教育人生。 王小倩,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全國模范教師,江蘇省思品特級教師,全國中小學優秀德育課教師,市思品學科帶頭人,市首批德育專家培養對象,“德潤彭城”最美教師,多次在省市賽課中獲一等獎,中小學高級教師。她治學嚴謹,教學工作一絲不茍;她愛護學生,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是學生的好老師,好媽媽。她的課自然靈動,她的班溫暖和諧,團結奮進,是學生全面發展的沃土。 劉倩,中小學高級教師、市首批青年良師,青年路小學教導處副主任,曾獲市優秀教育工作者、市學講標兵、區青年名教師等榮譽稱號。教學曾獲省“杏壇杯”一等獎、大市優質課、大市基本功一等獎,執教省市各級公開課;多篇論文在《江蘇教育》、《徐州教科研》等雜志發表。主持省中小學教學研究第十二期重點課題和市“十三五”規劃課題。 沈軍,第二屆“感動徐州教育人物”, 徐州市優秀德育工作者 。云龍區“學生最喜愛的教師”,云龍區書香個人。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兒童文學閱讀的推廣人,在劉婷校長的支持下,與志同道合的同事們創建“文心書友會”,每周一次九點論壇:說讀書心得,議教育現象,探管理方法……始終相信行走在讀書、思考與實踐的道路上,會遇到更好的自己。 雷蕾,一位充滿蓬勃朝氣的英語老師。先后獲評全國優秀外語教育園丁獎,江蘇省課改先進個人,云龍區青年名教師、學科帶頭人、區師德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曾獲得全國優質課一等獎,江蘇省評優課一等獎,江蘇省技能大賽一等獎,徐州市評優課和基本功大賽多次獲一等獎。 陳莉,云龍區帶頭優師,三級心理咨詢師。從教18年潛心鉆研,勇于教改,在各級教學競賽中屢獲佳績,曾獲一師一優課部級優課,江蘇省優質課一等獎,市優質課一等獎,基本功大賽一等獎。積極參與省級課題研究,多篇論文在各級刊物發表。所教班級屢屢獲得“優秀班級”稱號,曾被評為云龍區“優秀中隊輔導員”“師德模范”“優秀輔導教師”,輔導學生參賽成績顯著。她相信:只有愛,才能贏得愛。 記者手札 老教師優秀的精神傳承,功勛教師的責任擔當,年輕教師的敢闖敢試。因為他們,青小教育事業穩步發展,碩果累累。近兩年,全體青年人積極響應“三名建設”號召,“名師成長”再攀新高:劉婷校長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江蘇省星星火炬獎,同時被聘為南京師范大學、徐州工程學院小學教育碩士導師;宋梅副校長被評為“江蘇省333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王濟紅副校長被評為“江蘇省十大書香人物”。宋梅、陳莉、鄧瑩、劉倩、李令斌分別被評為徐州市首批“三師工程”帶頭優師和青年良師,10名教師喜獲“中小學高級”職稱…… 在百年薪火的傳承與創新中,“青小”品牌在淮海大地已深入人心,但青年人沒有陶醉在鮮花和掌聲中,仍心存責任、愛心和夢想,不斷前行。 在今天和明天之間架起橋梁,在現實和理想之間鋪設跑道。 站在新百年的新起點上,一代代青年人,正用智慧和毅力,用生命和摯愛,塑造著一代人,擁抱著一個嶄新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