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水利廳廳長張肖。人民網 張俊攝
人民網合肥1月20日電(汪瑞華 張。“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讓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并作為重要民生工程付諸實施。”身為安徽省水利廳廳長,張肖坦言聽后深受鼓舞,同時也倍感壓力。
切實抓好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是一項民生大事。
皖北地區人口眾多,報告中所說的皖北地區主要是指安徽淮河以北地區,共涉及6個市28個縣(區)3043萬人。
張肖表示,通過“十二五”“十三五”的努力,目前皖北地區農村群眾飲用水,按照國家現行標準是安全的。但是皖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約500立方米,不到全省1/2、全國1/4,人均水資源緊缺。
同時,由于地表水資源相對不足,皖北地區有84.5%的人口飲用的是地下水,長期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皖北地區已形成約3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區,且部分地區地下水含氟、鐵、錳等超標,水處理難度大、成本高。
張肖指出,要徹底解決皖北地區群眾飲水問題,最根本的方法是跨區域調水,用地表水替換地下水水源。
2014年11月以來,安徽省先后實施了淮水北調和引江濟淮工程。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及的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就是利用淮河水,和正在建設的引江濟淮及國家南水北調東線工程引調的長江水作為水源,替換皖北地區群眾目前飲用的地下水,讓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的長江水、淮河水。
根據規劃,皖北地區群眾喝上引調水工程總投資154億元,擬新建、改建、擴建水廠76處,取水泵站44處、輸水管道646公里、配水管道9360公里,全部工程計劃“十四五”末基本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完成25萬人的地下水替換,開工建設4處規模水廠。
張肖表示,接下來將有序推進工程實施。引江濟淮(一期)工程計劃于2023年底通水,根據水源條件,擬在2023年底實現13個有條件的縣(區)城鄉供水地下水源替換。
今年計劃開工8個縣(區)工程建設,其余縣(區)待引江濟淮(二期)工程完成后,爭取于2025年底實現供水。